LUWAY NEWS蘆葦大小事
字級:
蘆葦季刊2020-08-01
『教』~從小開始-淺談預防性服務

早療組/鄭季家老師

0~3歲是孩童發展最快速和最重要的關鍵時期,一般而言家長總會擔心~~

我的孩子只是慢了一點,接受服務會不會被貼上標籤?

領有身心障礙手冊者的手足就一定會有問題嗎?

孩子都不吃、不開口說話、走路不穩、我說的他能懂嗎???

養育孩子沒有正確答案,家長的教養模式、生活經驗和給予的刺激不足,都是會影響孩子學習的發展。孩子的學習需要各種的感官刺激,從呱呱落地那刻起,孩子就開始人生的探險,在與孩子互動過程中,每日都能看到孩子的變化與成長,況且現代孩子的發展上,都超越正常發展的指標,所以『大隻雞慢啼』的觀念,已不符合現在的育兒經驗了。

     嬰幼兒在發展上有個別差異性,如:有些孩子在1~2個月時,頭頸控制就很好,當被直立抱起時,能維持頭頸挺直,有些3~4個月還軟趴趴,但在給予俯趴刺激後,孩子會有抬高頭頸的動機,這表示大人給的刺激和生活經驗缺乏;又一般孩子1歲半前,就能有簡單的語音:ㄚㄚ、搭搭、ㄅㄚㄅㄚ和mama的音,但現在所接觸的孩子,語言幾乎是最大問題,而其中的原因不外乎與家長過於習慣幫孩子把事情做完,且孩子只要一個動作或眼神,家長就心領神會的知道孩子的需求,而立即給予滿足,也養成孩子不需要出聲就能獲得想要的。

     在預防性服務的個案中,『小宇』11個月大開始接受預防性服務,在1歲1個月只有「ma」的音,一直到1歲5個月,在模仿手勢動作下,發出有意義「幫忙」的語音後,陸續從模仿單音到說出身邊熟悉物的名稱,進而語詞量變多了,更會用短句表達需求。在這過程中,家長和老師一起討論共同合作,運用增強物,鼓勵讚美…等策略,家長看到老師對孩子的堅持,進而慢慢調整自己帶孩子時的堅持度,開始不厭其煩地要求、鼓勵孩子,甚至發現問題,主動詢問逐漸地調整自己的教養方式。

孩子有進步,家長也有所成長,所有的學習都是累積的,小小的進展是最大、最開心的成就;家長分享預防性服務讓她能注意到孩子在各階段發展上應具備的能力,與老師共同討論的策略也能有所成效,讓自己的教養知能提升。

   『教』從小開始~孩子從小就教其實不難。

 

♦蘆葦的嬰幼兒發展之預防性服務:

服務對象為4個月至3歲,並符合下列其中一項:

1.早產兒

2.父母其一領有身心障礙證明者

3.新移民、隔代教養等親職功能較低弱之家庭

4.家中手足領有身心障礙或發展遲緩證明

5.經檢核表評估為疑似發展疑慮者。

『玩』是最有效且自然學習方式,而『教養』從玩開始。

TOP